松下幸之助是一名偉大的日本企業家。他生前有一段名言:“不要整天想為賺錢而賺錢,只有盜賊才整天想著去賺錢,但賺的錢是最少的。只要你勤奮和忠誠于自己的工作,錢是會自動找上門來的。”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為賺錢而工作,要先把工作做好,再想著賺錢。如果整天想著賺錢,那就變得和盜賊差不多了,整天去偷去搶的人能變成富翁嗎?肯定不會。不但不會變成富翁,反而會犯罪坐牢,死路一條。
古希臘有句名言叫“知識和能力是成功的基石”。一個人要想成功離不開知識和能力。一個人只要勤奮和忠誠于自己的工作,經過一定的時間積淀,知識和能力會慢慢提升,自然能賺到更多的錢。比如我們建華提拔中、上層領導,首先要求提拔對象有知識和能力,而且對德行方面的要求更高,要德才兼備。雖然剛入職的應屆畢業生們都有文憑,但工作能力還得從頭學起,短時間里不可能提拔為部門經理。但通過不斷工作,不斷提升知識和能力,就能獲得提拔升職的機會。可即便升了職,也還要繼續學習和提高。因為公司在發展,對各級領導的要求在不斷提高。如果升職后不思進取,就可能退下來。
勤奮,就是勤勞勇敢,奮發圖強,不怕吃虧,不怕勞累,積極主動去做事。勤奮可以勵志,我的事業的成功就得益于勤奮。我小時候家里很窮,我不怕苦不怕累,同時干幾份活兒,在工廠里當會計,在家里養豬,利用休息時間捕魚蝦。青壯年的時候,每天除了八九個小時睡覺,就是勞動、工作、看書、學習,基本沒有什么娛樂休息,不像現在這樣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。但我在緊張忙碌的勞作中,也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好習慣。
人也像產品一樣,只有把自己“賣”出去了,才能實現價值,“賣”不出去就沒有價值。營銷強調的就是賣感覺,別人對你的感覺好,會“買”你。而那些主動、積極、勤奮的人肯定受人喜歡。別人喜歡你,接受你,才會“買”你。臺灣學者李敖說:“不怕辛苦的人,辛苦半輩子;怕辛苦的人,辛苦一輩子。”通過上半輩子的艱苦努力,下半輩子就可能有好的生活;而懶懶散散,就難以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,白白地浪費時光,到頭來兩手空空,應了“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”的人生感言。
有兩件事情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:一是時間,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;二是在同一時間僅能思考一件事情,不能一心二用。勤奮的人不會浪費時間。所以我建議大家首先要養成勤奮和忠誠于自己工作的習慣。
認真和專一
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“有心”就是認真、專一。對待工作,認真還是馬虎,結果完全是兩碼事。把專心做事排在第一位,才能提高效率。不能老想著給多少錢就做多少事,有這種想法,永遠也做不好工作。
做事除了認真,還要做到專一。在人才市場上招聘時發現:有的30多歲,換了七八家公司;有的人畢業才兩三年,換了三四家公司。這種人很多,他們到處流浪,在哪家公司工作都不會安心,更不會勤奮和忠誠于自己的工作。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。老板肯定也不會喜歡這種人。這些人經常換工作,四處碰壁,不停地抱怨社會不公平。其實歸根結底不是社會的問題,而是他們自己不專一所導致的問題。
大家上小學時,就學習過《小貓釣魚》的課文,只有專心釣魚,才能釣到大魚。請大家再次去品味這個小故事中的大道理。
思考
思考是很重要的,古代的很多偉人都講過思考的重要性。進入商品社會后,企業更注重理性管理,理性對待社會、對待員工。什么叫理性?我的理解就是思前想后才去行動,就是理性。受情緒支配的行動,就叫感性處事。感性處事容易沖動,容易產生隨意性而犯錯誤。
從心理學的角度講,思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。我給大家講兩種思考形式,一是換位思考,二是逆向思考。
關于換位思考,就是遇到問題時,除了從自己的角度考慮,還要從別人的角度考慮,而且重點是替別人多考慮。我們企業文化中的 “心中有別人”,就是換位思考 。 懂得了別人的重要,才會去尊重、了解別人;知道別人的需求和感受,才能正確決定自己的行動。這樣犯錯誤的機會就少很多,而且和別人合作,利用別人的力量的機會就大了。如果只知道強調自己重要,按自己的意愿和愛好去做事、去對待別人,別人就不會接受你。每個人都想有所作為,但不能靠一個人的力量,即便你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也不行。能利用大家的力量去做事才是真正有作為的人。如果大家以后有機會當部門經理或總經理,能做到凝聚并利用下屬的力量去開創事業,才是一個真正稱職、優秀的領導。
曾有人問松下幸之助為什么能成功,松下幸之助說:“我能夠經常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。”這與公司的企業文化有異曲同工之處。如果沒有“心中有別人”的企業文化,不能充分利用公司大家庭的力量,不能利用客戶、供應商及所在地政府和社會力量,就不可能有公司的今天。我們的工作都是具有連貫性的,任何一個崗位都不是獨立的,需要上游或下游的配合。我們各個職能部門也是需要互相配合的。所以,我們必須要換位思考,要主動溝通協調,不能自以為是。多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需求,就不容易出錯。“胸懷有多大,舞臺就有多大”,多換位思考,多考慮別人,我們的視野和心胸自然就會開闊。
逆向思維就是要從事物(情)相反的方向去思考。《易經》講“物極必反”“否極泰來”,《反經》也論述了什么事物都有正和反的作用。聰明的教師根據多數小孩和年輕人存在的逆反心理,在講課時正和反的事例都講清楚,那么學生更容易明白和理解課文里面的意思。現實生活中說的“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”,都是逆向思維得出的結論。在現實工作中,逆向思維能解決企業經營管理過程很多問題。大家應該學習創新思維,不要老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走,要開拓創新,走別人沒有走過,或者不敢走的路去開辟新天地。
我們考慮問題的時候既要考慮到正的方面,也要考慮到反的方面,然后把正反兩個方面綜合起來加以思考。如果能經常這樣思考 , 做錯事的機會就少。 當我們通過縝密思考搞清問題正反面的時候,就要下決心開始行動了,而不能老是胡思亂想,不敢下手。所以說對待工作,要多動腦筋才大膽去做。勤奮、忠誠、認真、專一、思考是我們建華人長期提倡的五個好習慣,這五個好習慣讓我們終生受益。
內容來源于《為己雜談》下冊《人生的五個好習慣》
本文對其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